断电保护:有保护 | 空调功率:5匹以上 | 空调技术:变频 |
能效等级:1级 | 加工定制:是 | 噪声:60-70db |
联系人:张金良 |
机房精密空调智能直接冷却优化技术
1、技术原理
机房智能直冷优化应用技术利用制冷剂自然相变循环原理,以温差的形式产生压差,驱动制冷剂工质的自然相变循环流动,实现室内外无动力热量交换。同时,采用机房能效管理软件及环境维持系统软件,实现按需供冷的自适应冷量调节及机柜级温度场控制。采用该技术的智能冷却终端,可***降低机房原有制冷系统运行时的耗电量,实现节能。
2、关键技术
(1)、机房内外无动力热量交换技术
安装在机柜背部制冷终端内的液态制冷剂吸热后蒸发为气态,依靠重力作用,沿制冷剂导管自然流动至室外冷量分配单元,冷凝后变为液态,又自然回流至智冷终端内,依此循环,源源不断地将室内机柜产出的热量排放至室外,实现机房室内外的无动力热量交换。
(2)、按需供冷的自适应冷量调节技术
每台机柜内设备的发热量不同,制冷终端内制冷剂蒸发量不同,从而使冷却回流液带回的制冷量不同,通过机房能效管理软件,可自动调节智冷终端及室外冷源的制冷量,实现按需供冷。
(3)、机柜级温度场控制技术
传统机房制冷是利用空调同时面向多个机柜组制冷,从而导致离空调通风口距离不同,制冷效果不同。本技术直接在每个机柜背部安装智冷终端,立面向机柜热源均匀制冷,解决机房温度环境局部过热的问题。
3、工艺流程
机房智能直冷优化应用技术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。机房内(图右侧)每个机柜排出的热风,使安装在其背部的智能冷却终端内的制冷剂工质受热后发生相变,由液态蒸发为气态,依靠压差沿制冷剂气体管路将热量带到室外系统(图左侧)的冷量分配单元,在冷量分配单元内与室外冷源进行热交换;制冷剂工质受冷后由气态冷凝为液态,依靠自身重力沿制冷剂液体管路回流到智能冷却终端内,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热力循环,机房内产生的热量依此源源不断传递到室外。当室外湿球温度低于14℃时,系统自动启用冷却塔,不启用冷水机组压缩机,充分利用自然冷源,达到节能的目的。
机房精密空调是针对现代电子设备机房设计的空调,它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都要比普通空调高得多。要提高这些机房设备使用的稳定及可靠性,需将环境的温度湿度严格控制在特定范围。机房精密空调可将机房温度及相对湿度控制于正负1摄氏度,从而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寿命及可靠性。
混合制冷方式是传统机房常用的方式(俗称冰柜式制冷方式),传统的机房空调很少考虑机柜内部的温度,它仅仅能***机房内温度符合要求。传统混合制冷方式布局以整个房间作为冷却对象,造成冷、热气流混流运行,即前面的机柜排出的热风很容易进入后排机柜的进风口,由于冷、热风气流混合,从而造成精密空调制冷及机柜热交换效率降低。
小型机房精密空调的作用
小型机房,因为面积较小、设备不多、发热量不大,一般的舒适型空调好像现已可以将温度操控在一定的规模内,“到达”了降温的作用,但细究之,温度操控仅仅机房环境调理的一个方面,除此之外,温度操控精度、湿度调理、空气过滤等也是机房环境对制冷体系的重要方针要求。
机房空调对于机房的作用
1、保持温度恒定(温度波动控制在24±1~2oC之内)。
2、保持湿度恒定(相对湿度波动控制在50%±5%RH之内)。
3、空气洁净度0.5微米/升。
4、换气次数/小时>30。即在给定的机房内,空调的风量和机房容积的比值大于30。
5、机房正压>10Pa。
6、机房空调设备具备远程监控及来电自启动功能。
对于机房来讲,要***机房的环境稳定可靠,需要机房空调来实现,使用普通空调机组仅仅是减少了初投资,但无法***机房要求的温湿度环境,总的费用也高于机房空调;只有机房精密空调才能解决机房可靠地运行。
计算机房
3.3 计算机房
3.3.1 按单位面积估算冷量:
中国 机房在单层建筑内 290~350w/m2 [250~300kcal/h·m2]
机房在多层建筑内 175~290w/m2 [150~250kcal/h·m2]
前苏联450~565w/m2 [390~485kcal/h·m2]
美国350~405w/m2 [300~350kcal/h·m2]
日本407~525w/m2 [350~450kcal/h·m2]
备注:1、随着计算机集成电路、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芯片技术的发展,计算机体积越来越小,散热量也较以前大为降低,相应地估算指标也需要作一定的调整;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,要求计算机的可靠性更高,运行速度更快,相应地散热量又有所增加,因此,冷量的估算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。
2、对于绝大多数机房(设备发热量一般),在无法准确计算机房内的设备发热量的情况下,在进行精密空调选型时可直接按照290~350w/m2即0.29-0.35KW/m2(等同于250~300kcal/h·m2)的标准进行设计,而为了安全起见,大多数情况下都按照0.35KW/m2(即300kcal/h·m2)的标准进行设计(2014年该值已经上升到1KVA/M2)。
3.3.2 按计算机房内设备的散热量估算冷量:
在国外有的公司往往以整套计算机设备安装电功率进行计算,在国内还应乘以一定值的系数
① 主机设备的散热量 Q=1000NK
Q──散热量 w
N──主机设备安装功率 kw
K──总系数,国产设备取0.4~0.5;进口设备取0.6~0.8
② 外部设备的散热量 Q=1000NK
Q──散热量 w
N──外部设备安装功率 kw
K──总系数,国产设备取0.2~0.3;进口设备取0.5
3.3.3 照明灯具散热量 Q=1000n1n2n3N
3.3.4 人体散热量和散湿量 Q=nq W=nw
备注:
1. 由于实际选型时往往按空调机的系列型号规格向上取整,这样就留有一定的安全系数,因此3,4项的散热量可以忽略不计;
2. 其它电讯机房的选型可参照计算机房的参数进行。
系统新风量
3.4 机房精密空调系统新风量
按下述三项中取其中的大一项:
3.4.1 按机房人员取40m3/h·p
3.4.2 维持机房室内正压所需的风量
3.4.3 取机房空调总风量的5%(出于能源节约,为了降低新风系统耗能,2014年规范及行业实施均已无此条下限限制。)
地板送风口风速:1.5~2.0m/s
地板送风口总开孔面积占地板面积的0.6%(出于能源节约,高通孔率80%以上的地板风口加静压控制已经在普及)
热功换算
3.5 常用热功单位换算
3.5.1 压力换算
1巴(bar)≈1公斤力/厘米2(at)≈1标准大气压(atm)≈100000帕斯卡(pa)
3.5.2 冷量换算
1匹(PS)=2500大卡(kcal/h)
1千瓦(kw)=860大卡(kcal/h)
1匹(PS)=2.9千瓦(kw)
1冷吨=3024大卡(kcal/h)
1BTU/h=0.25卡(kcal/h)
备注: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国内外各种设计手册、技术标准和统计报告,并经本公司多年的销售选型经验检验、认可。